在唐山饮食文化博物馆“唐山宴”里,一道传统小吃饹馇盒悄然成为“流量担当”。金黄酥脆的外皮裹着咸香肉馅,咬下时“咔嚓”一声,热气裹着肉香直冲鼻腔,引得游客排起长队,甚至有老饕专程驱车百里只为这一口。这道看似普通的小吃,藏着唐山人数百年的饮食智慧与文化密码。
饹馇盒的灵魂在于“饹馇”——这种以绿豆为原料的薄饼,需经泡豆、去皮、磨浆、摊制等十二道工序,薄如蝉翼却柔韧耐炸。老板娘沿用祖传手法,将绿豆浆在特制尖锅上缓缓摊开,火候精准到“见浆起泡即离火”,制成的饹馇透着淡绿色光泽,入口自带绿豆清香。肉馅则讲究“三肥七瘦”,后腿肉剁至黏稠,拌入姜末、葱花、生抽、老抽,再打入鸡蛋顺时针搅打上劲,最后淋一勺香油锁住鲜味。
制作时,饹馇平铺,肉馅均匀抹开,卷成筒状后切段,入六成热油锅炸至金黄。老板娘独创“两炸法”:初炸定型,复炸酥脆,炸出的饹馇盒外皮如琥珀般透亮,咬开时肉汁混着豆香在口中迸发。食客们评价:“比薯片脆,比肉包香,一口回到小时候过年围炉炸年货的场景。”
这道小吃的爆火并非偶然。唐山民间素有“不吃饹馇宴,不算到唐山”的说法,相传慈禧太后曾因贪恋醋熘饹馇的滋味,脱口而出“搁着”,从此这道菜得名“饹馇”。而饹馇盒作为饹馇的“升级版”,更是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的必备之物。老板娘将传统手艺与现代餐饮结合,让这道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小吃,成为唐山饮食文化的鲜活名片。
发布于:湖北省富深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